許多企業的失敗往往並非源於壞主意,而是由於不良的財務決策、薄弱的領導力,或者是對改變的抗拒。正如 Robin Crow 在他的書《進化或消亡》中提到的,"未來的成功會直接取決於您如何適應和預測改變。"
這個觀點在我製作關於史特林銀行轉型的紀錄片時深深地打動了我。當我們開始紀錄這家銀行的故事時,我對此心存疑慮,因為奈及利亞的傳統銀行並不以激進的變革而著稱。然而,在第一次對話中,我們就明白這家銀行並不僅僅是在實驗或是因為需要而採用技術;史特林銀行正在進行一場徹底的轉型。
他們的持續進化不只是推出新應用程式或產品,更不是簡單的品牌重塑。這需要做出艱難的決策:重組其核心銀行模式,將重點放在關鍵行業,並將技術深植於其核心運作中。這是一個站在金融科技新創公司和不斷改變的消費者期望後面之上的策略。
大多數公司錯失重塑的原因
重塑自我是一項艱難且令人不安的過程,許多企業因各種原因而抗拒轉型。某些企業出於對未知的恐懼、對目前短期成功的虛假安全感,即使長期來看前景黯淡,也堅持不變。更有一些企業堅持傳統,完全拒絕改變——畢竟,如果東西沒壞,為什麼要修?我們已經看到過去主導市場的手機品牌如黑莓和諾基亞等公司放過了改變和重塑自己的機會,最終因固守過時的商業模式而走向消亡。
此外,很多企業錯把重塑理解為改頭換面,但事實是「新瓶裝舊酒」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品牌重塑有其需要的時候,然而,一個新標誌拯救不了一個有問題的商業模式。
成功的重塑要領
在拍攝紀錄片的過程中,史特林銀行的成長執行長 Obinna Ukachukwu 說了一句令我印象深刻的話:"史特林銀行殺掉了自己,並正在改變它的皮膚、嘴喙和爪子。"這是一個生動形象的比喻,描述了真正的重塑,不僅僅是外表上的煥然一新,而是一種從內而外的徹底變革。
多年來,史特林銀行作為一家傳統商業銀行運營。然而,隨著2010年代網路的普及和智慧型手機改變人們小額支付的方式,銀行面臨著一個抉擇——是進化,還是可能被市場淘汰。2019年,史特林銀行採用了數位優先的策略,除了品牌重塑,它還將金融科技解決方案整合進其現代化的本地銀行平台,始終走在潮流的最前沿。
那麼,企業能從中學到什麼?重塑不僅僅是外觀的變化,更重要的是操作方式的革新。首先,要在趨勢前改進內部效率;新技術並不能拯救一個破綻百出的系統。其次,要傾聽客戶的意見;轉型應提升他們的體驗,而不是使之複雜化。第三,要通過提前適應市場變化來避免被淘汰。最重要的是,重塑不是一次性事件,而是一種思維模式。最終,我們需要採取大膽的步伐、接受風險、眼光長遠,因為重塑雖然困難,但停滯不前只會更糟。
適應或被拋棄
問題不在於企業是否需要重塑,而是您是會主動領導改變,還是被迫在為時已晚時接受變革。作為領導者和企業主,我們必須不斷評估公司是否需要變革轉型。
歸根結底,那些蓬勃發展的企業是那些能夠適應、敢於冒險、挑戰常規,並在市場重新書寫歷史之前重塑自己故事的企業。這就是從史特林銀行轉型中學到的真正見解:如果沒有進步,就已經落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