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數位廣告的世界中,品牌安全和合適性已成為營銷商的重要關注點。而包容名單(Inclusion List)被視為確保這些目標的黃金標準。然而,像黃金一樣,這些名單的建立和維護成本不菲。隨著技術的進步,愈來愈多的媒體代理機構開始利用生成式人工智慧來減少維護包容名單所需的勞力。
媒體代理機構Mediassociates的數位平台副總裁Tim Lathrop表示,“在過去,建立一個包容名單可能需要花費數小時”。而現在,他補充說,“你可以在數分鐘內就能構建出這樣的名單”。
在現實操作中,廣告客戶使用包容名單來把程式化(Programmatic)支出的範圍限制在特定的出版商和網站上。這是一種與排除名單相反的作法。排除名單只需移除廣告商不希望花費的媒體來源,而包容名單則保證了廣告預算的投放是安全的,同時也降低了受到不良影響的風險。
然而,實際操作中,維護包容名單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因此,根據Forrester的評估技術分析師Evelyn Mitchell-Wolf,這是一項只被少數媒體從業者採納的作法。根據Forrester的2025年第三季度CMO脈搏研究顯示,42%的美國消費者市場決策者使用出版商包容名單。
由於品牌安全問題的數量龐大,一些媒體買家將包容名單視為滿足客戶需求的唯一方法。例如,Mindshare的首席轉型官Alexis Faulkner表示,Mindshare“重視包容名單”。
雖然包容名單的維護工作繁重,但隨著生成式AI技術的應用,這一狀況正在改善。Mediassociates等公司利用其既有的包容名單,並將其與像The Trade Desk's OpenSincera一類的即時服務數據進行比對,同時利用生成式AI工具,如GPT,根據客戶要求識別出名單中的空缺,從而擴充他們的名單。
Assembly的程式化負責人Wayne Blodwell提及,AI幫助他們更快地擴大名單,這是人類分析師難以比擬的。當涉及到100,000個以上的域名時,純手工操作是非常困難的。另一位媒體代理機構的執行長Taji Zaminasli表示,生成式AI的應用幫助他們縮短30%的時間來編制這些名單,但同時強調AI的推薦不總是合適的。
盡管如此,不是所有的媒體代理機構都準備好了全面採用生成式AI來完成所有相關工作。一些媒體代理機構仍然保持保守,限製其應用在特定情境中,並依賴人工進行更為復雜的決策。
品牌合適性的問題對於很多機構來說仍然是一個需要人手掌控的重要議題。即使減少編制包容名單所需的時間,對於一些業界人士而言,品牌合適性等問題依然不能依賴人工智慧來完全解決。Alexis Faulkner指出,除非能利用科技對媒體質量信號有更深入的理解,否則將媒體策略完全交由AI是不符合實際需求的。
雖然生成式AI技術為媒體代理公司帶來了一定的效益,但對於許多從業者而言,完全依賴AI仍是一項挑戰。科技的持續進步可能使未來的包容名單維護更加自動化和高效,然而目前人類的參與仍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