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在人均網路連線投入的資金高出尼日利亞近 300 倍。這不僅僅是一個數字,而是阻礙尼日利亞數位經濟的主要因素,成為每位企業家隱形的稅務負擔,也是尼日利亞人才與全球機遇之間的障礙。
任何曾經在重要的線上會議中遭遇網路卡頓、需要轉換多個數據計畫才能持續使用網路、或因連線故障而損失客戶的人,都會對這樣的落差感同身受。這是數位抱負充沛卻基礎設施匱乏的國家日常運作的成本。對比美國和尼日利亞的數位環境,本質上是對過去數十年不同政策的比較,揭示的不僅是一個差距,而是一個由政策差異形成的鴻溝。
這篇文章是兩個政府管理方式的故事。一個國家把互聯網當作關鍵國家工程,而另一個國家卻視之為次要之務。結論顯而易見:尼日利亞的數位未來並非缺乏人才或創意,而是因投資和想像力的缺乏而受限。
美國的國家專案模式
美國的互聯網不是偶然發展的,而是一個具有遠見的建設歷程。根據報告中的美國數位策略,顯示從冷戰時期的 ARPANET 資金支持開端,到現今的 425 億美元廣泛接取與擴展計畫,政府持續進行長期的支持。
這相當於每年人均 144.64 美元的網路支出。但這不僅僅是金錢投入,而是關於創造一個有利於成長的生態系。美國政府積極激勵私營公司進入偏遠地區,透過像 Universal Service Fund(USF)這樣的計畫。通過推動去監管和強化反壟斷執法以促進市場競爭,讓 Comcast、AT&T 和 Verizon 等巨頭持續推陳出新,降低價格以吸引顧客。
報告指出「競爭激烈的 ISP 市場迫使公司創新以吸引和保留客戶」,從而促進新技術如光纖和 5G 快速普及。結果是,97% 的美國人口擁有網路接取資格,高速網路被視為與水電同樣必需的基本設施。
尼日利亞的現實
相對而言,尼日利亞在政府同類投資上的人均支出僅為 0.50 美元。這種300 倍的差距成為其他數位挑戰的源頭,使得國內寬頻利用率保持在不到 45% 的低境界。
美國建造了超行駛的高速公路,而尼日利亞卻步履艱難,滿是障礙。文件指出三大因素阻礙了民間部門的努力。
首先是市場本身。由 MTN、Airtel 和 Spectranet 等少數大企業主導,缺乏空間和誘因讓較小的競爭者參與。「這種市場集中度可能限制競爭,減低小玩家創新的誘因」,分析指出,造就一個價格居高不下、服務質量停滯不前的環境。
其次是監管阻礙。任何勇敢投資的企業,都必須面對官僚主義的噩夢。報告強調“繁瑣的進口流程”,關稅效應可高達高所需技術的 70%。獲取必要的許可和核准都是緩慢且不透明的過程,高額的許可費用——例如多達兩百萬奈拉的基礎設施許可費——對新創企業構成了巨大的壁壘。
最終是投資的匱乏。 2023年,尼日利亞聯邦通信和數位經濟部的總預算只有 1.065 億美元——與美國投入的數百億相比相形見絀。這種投資不足使得私人企業幾乎需要全面負擔拓展國家數位骨架的風險與費用。
處方
形勢嚴峻但並非無法挽救。文件以明確、可執行的路線圖結尾,這是一份解鎖尼日利亞數位成長的投資備忘錄。三點計畫從診斷走向治療。
-
分散投資風險。 政府要從看門人轉型為促進者。這意味著削減繁文縟節,讓建設成為一種財務吸引力。報告提出具體措施:對投資欠發達地區的公司提供 20% 的稅收減免,設立一站式窗口在三個月內處理所有許可申請,並減少阻礙新企業進入市場的高額費用。
-
點燃市場。 要突破大公司主導地位,政府必須積極促進競爭。這涉及將新的 ISP 許可費降低多達 50%,更重要的是,強制共享基礎設施。迫使現有運營商以合理的價格將其網絡開放給新公司,極大減少新公司進入市場和擴展的成本。
-
共同投資未來。 私營部門無力單獨完成。尼日利亞必須大幅增加公共支出,報告建議到 2030 年應至少達到 GDP 的 2%。這筆資金應透過透明的“國家寬頻基金”管理,支持公私合營,並補貼對農村和欠發達地區的建設。
南非的成功案例,從 21% 增至 79% 的網絡滲透證明了這一模式的可行性。這證明,若有政治意願和戰略投資,就能快速取得進展。
大型但缺乏資金的國家計劃時代已經結束。尼日利亞面臨的選擇攸關重要:繼續目前的路徑,並目睹一代人才漸被遺忘,或擁抱積極的綜合戰略,建設這個國家應得的數位基礎設施。這不只是關於慈善或追趕美國,而是尼日利亞能夠拉動的最大經濟槓桿,以釋放其人民潛力,確保成為全球數位經濟的領導者。藍圖已然在此,是時候開始建造。
本文由穆納欽索·維克多·內威烏撰寫。穆納欽索是谷歌的網絡自動化工程師,在那裡他透過自動化加強基礎設施和簡化流程。他曾在 Meta 和 Lenovo 擔任新一代網絡技術工作,擁有諸如 CompTIA Network+ 和 CCNA 等認證,目前正追求 CCNP Data Centre 的資格。一名思科冠軍,他在 NetworksByMuna.com 上分享見解,以使網絡知識更易於受眾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