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內容創作者的透明化驅動贊助費率上升
在2025年,台灣內容創作者見證了贊助費率的顯著提升,這種趨勢主因是支付透明化文化的逐漸盛行。創作者如今更加願意公開分享有關贊助交易的細節,從而更好地掌握和提升自己的議價能力。
內容創作者們過去的一年中,收入甚至漲幅翻倍。隨著廣告商對創作者內容需求的攀升,這股市場調整被視為是自然的發展。然而,有四位創作者受訪時透露,這波調整中透明化文化佔了重要因素。他們開始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公開比較贊助協議及品牌對創作者內容的使用。
舉例來說,TikTok創作者Millie Ford分享了自己首次與品牌合作的經驗:“我當時有15萬個追隨者,但只是收到價值200美元的禮品卡來購買合作視頻的產品。”沒有指導價出現前,創作者往往難以定價,但如今這已不再是問題,因為透明化的文化促進了資訊的流動。
隨著這些資訊的流通,2025年創作者們對於協調自己的報酬變得更加高效。Gigi Robinson指出,她與同行之間分享了品牌支付的具體金額以及背後的談判細節。她解釋道,專業或B2B類別的品牌能夠帶來高於市場標準的報酬,這成為了提升自身議價能力的原因之一。
然而,品牌和廣告商在對應這種透明化的環境中,仍面臨很大的挑戰,主要是由於他們對應付費金額的標準感到困惑。這種雙方認知上的間隙,反映了創作者對自己社群空間和工具的獨有訪問權。從Creator Economy NYC在內的一些活動,到TikTok平台的教育會議,再到年度定價報告,都在促進著這些變革。
創作者之間的對話愈加頻繁,而品牌通常未能參與其中。YouTuber Colin Rosenblum與Samir Chaudry舉辦了“Press Publish NYC”創作者經濟會議,當中76%的參加者皆是創作者,還帶動了關於內容創作商業面向的討論,幫助創作者洞察如變現、平台演算法與創意與盈利間平衡的主題。
然而,某些資源獲取並不平衡。Sevensix Agency創始人Charlotte Stavrou強調,他們創建的定價報告是獨一家具有這類詳盡數據的平台,但仍有許多創作者難以接觸到這些工具,因此支付透明化還沒能普及整體社群。
增加的透明化文化並非對所有創作者都是利好消息。這一趨勢有其獨特挑戰。例如,創作者如果公開討論自己的收費,可能對於與品牌的合作談判產生不利影響。某存有保密權的創作者指出,公開自己的收费細節可能促使品牌在沒有適當評估的情況下選擇其他人。
儘管如此,對於大多數創作者而言,這已然是一個充滿機遇的時代,透過公開分享資訊,讓創作者能利用透明化的力量,更合理地制定自己的價格並獲取更高的收益。未來,這種方式將可能引導更多創作者社群,找到一條同時滿足市場需求及保證創作者收益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