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公司經常受到矚目的情況下,英國《金融時報》2025 年的非洲經濟成長快公司名單卻展現出一個不同的格局:那些非科技企業,從醫療機構到建設公司,默默地在非洲大陸上實現著快速成長。
當這份排名發布時,名單中雖不乏金融科技公司、電信業者和 SaaS 初創公司等常見身影,但在這些科技寵兒和創投獨角獸之間,卻有許多企業正悄然崛起,他們在建設、開採、醫療與食物供應等方面不斷壯大。
這些入圍的非科技企業包括 Piaffe Flavours & Fragrances、Hot 1027 FM、Evercare Hospital Lekki、BlueCamp、X3M Marketing Ideas、Tourism and Public Relations Services、Transcorp Hotels、Nigeria Tourist Company、FoodCo Nigeria 和 St. Nicholas Hospital。
雖然科技獨角獸因市場顛覆性而吸引聚光燈,但這份名單提醒我們,非洲的商業環境比這更為廣闊和豐富。這是一種創新與傳統、科技與非科技、初創企業與成熟公司交織的多元景觀,各自以自己的方式驅動著成長。
科技生態系統的發展,有賴於這些非科技企業所提供的基礎設施和基礎需求。在城市不斷擴張的非洲,需要的是更好的道路、住房和工業開發空間,這些項目推動了新市場的開啟。對於需要物流樞紐、倉儲基礎設施甚至只是更好的道路網路的科技公司而言,這些需求正是其成長的燃料。
同樣地,醫療照護需求的上升也顯示出當地有向好發展的醫療服務需求。對於健康科技創業者來說,這不僅是好消息,還是一種信號。在構建成功的遠程醫療或病患管理平台之前,醫院、診所和醫護人員必須已經到位。只有在具備了這樣的基礎設施後,數位化才得以新增其價值。
製造業也不容忽視。隨著進口成本的增加和供應鏈日益複雜,當地製造的重要性日益顯著。迅速增長的非洲製造商不僅填補了市場中的空白,還創建了穩定的供應鏈,給予科技創業企業引入自動化、供應鏈跟蹤和企業軟體的機會。
在整體格局中,南非和尼日利亞分別以51家和25家企業在名單中稱霸。考慮到其市場規模和創業生態系統,這種秒殺性的表現不無道理。然而,這也揭示了非洲較小國家於這種大陸性排名中難以立足的挑戰。這凸顯出有必要增進地區整合與政策支援,以助新興經濟體超越國界發展。
非洲的成長故事不僅僅由於程式碼創新和雲端技術所驅動,它同時由那些磚瓦工人、農場經營者、診所負責人、擔任製造廠管理者和商品運輸者共同推動。這份名單提醒我們,儘管科技可能是成長熱點,也不是唯一在努力的角色。如果目標是要為非洲,並由非洲人自己建設,科技需要繼續承認這些非科技企業在其龐大影響力上正扮演著的重要角色。
這不是一場科技與非科技的對決,而是一個協作的契機。非洲成長最快的行業所創造的需求,正是科技有能力解決的問題。通過跨行業合作,將能開啟更廣泛的機會。